不吃飯 禁食和吃飯時間太近可能會增加死亡風險
根據《營養與飲食學會雜志》上的一項新研究,每天只吃一頓飯會增加 40 歲及以上的美國成年人的死亡率。不吃早餐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風險,不吃午餐或晚餐會增加全因死亡率。即使在每天吃三頓飯的人中,相鄰兩頓飯之間的間隔小于或等于 4.5 小時也與更高的全因死亡風險相關。
“在間歇性禁食被廣泛吹捧為減肥、代謝健康和疾病預防的解決方案的時候,我們的研究對每天吃少于三餐的大部分美國成年人很重要。我們的研究表明,個人進食每天只吃一頓飯的人比那些每天吃多頓飯的人更容易死亡。
其中,不吃早餐的參與者更容易患上致命的心血管疾病,而不吃午餐或晚餐的參與者會增加因各種原因死亡的風險,”預防醫學系 MBBS 博士的主要作者 Yangbo Sun 指出,美國田納西州孟菲斯市田納西大學健康科學中心。“根據這些發現,我們建議全天至少吃兩到三頓飯。”
研究人員分析了 24,000 多名 40 歲及以上美國成年人的隊列數據,他們在 1999 年至 2014 年期間參加了全國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 (NHANES)。一項正在進行的、具有全國代表性的非機構化美國人口健康調查, NHANES 每兩年收集一次廣泛的健康相關數據,以評估飲食、營養狀況、一般健康狀況、疾病史和健康行為。
該組中確定的 4,175 例死亡的死亡率狀況和原因是從 NHANES 公用關聯死亡率文件中確定的。調查人員觀察到每天進餐少于三餐的參與者(約 40% 的受訪者)的一些共同特征——他們更可能是年輕的男性、非西班牙裔黑人、受教育程度較低且家庭收入較低、吸煙、多喝酒,食物不安全,少吃有營養的食物,多吃零食,總體能量攝入少。
“即使在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因素(吸煙、飲酒、身體活動水平、能量攝入和飲食質量)以及食物不安全因素后,我們的結果也很顯著,”該研究的高級研究員、醫學博士 Wei Bao 說,美國愛荷華州愛荷華市愛荷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系。他指出,“我們的發現是基于從公共數據中得出的觀察結果,并不意味著因果關系。盡管如此,我們觀察到的新陳代謝是有意義的。”
鮑醫生解釋說,不吃飯通常意味著一次性攝入更大的能量負荷,這會加重糖代謝調節的負擔,導致后續代謝惡化。這也可以解釋較短的進餐間隔與死亡率之間的關聯,因為較短的進餐間隔時間會導致給定時間內的能量負荷增加。